在消化道肿瘤研究的前沿领域,氧化偶氮甲烷(AOM)正以 “结肠癌诱导剂标杆” 的身份,成为科研人员构建结直肠癌模型、解析癌变机制与筛选潜在疗法的 “核心工具”!作为一种高特异性的结肠黏膜致癌物,它通过代谢激活后产生的烷化剂损伤 DNA,精准诱导结肠上皮细胞突变与恶性转化,从早期腺瘤形成到晚期腺癌进展,完整模拟人类结肠癌的自然发生过程,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搭建 “高度贴合的实验桥梁”!
产品名称:氧化偶氮甲烷 (AOM)-结肠癌造模诱导剂
中文别名: 偶氮甲烷;氧化偶氮甲烷
英文名称: Azoxymethane
品牌: PERFEMIKER
CAS号: 25843-45-2
分子式: C2H6N2O
分子量: 74.08
纯度:95%
偶氮甲烷(氧化偶氮甲烷),英文Azoxymethane,缩写AOM,可有效诱导大小鼠结肠癌,广泛用作一种基质引起实验动物发生结肠肿瘤,从而研究癌症预防物和癌症形成机制。另外,越来越多结肠癌病例的发生,使得癌症预防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流行。按照每周一次皮下注射AOM(15mg/kg体重)进入大鼠体内,连续3周给药。数周后能观察到癌前期病变。
作用机制:偶氮甲烷(AOM)能诱导DNA产生O6-甲基鸟嘌加合物,导致G→A转化。
主要应用:偶氮甲烷(AOM)常联合DSS(Mw:36000-50000 Da)注射动物,建立结肠癌模型,用来研究癌症发展机制和化学预防。
物理外观:透明无色液体
分子特性:结肠癌诱导的 “精准调控力”
AOM 的化学特性与作用机制暗藏三大科研优势:
靶向性极强:经肝脏代谢生成具有活性的甲基偶氮甲醇(MAM)后,特异性富集于结肠黏膜,优先损伤结肠上皮细胞 DNA(如诱导 K-ras、p53 突变),对其他组织毒性较低,为结肠癌特异性研究提供 “精准打击” 模型;
造模周期可控:单独使用可诱导结肠癌(约 20-30 周),与葡聚糖硫酸钠(DSS)联用形成 “AOM+DSS” 经典方案,可将造模周期缩短至 10-12 周,且能模拟炎症相关结肠癌的病理特征(如黏膜炎症 - 增生 - 癌变序列),适配不同研究需求;
病理特征高度模拟:诱导的肿瘤在组织学形态(如腺癌结构、浸润深度)、分子表型(如 Wnt/β-catenin 通路激活)上与人类散发性或炎症相关性结肠癌高度一致,实验结果的临床参考价值显著。
三大核心科研应用:从模型构建到机制突破
1. 结肠癌发生机制研究的 “理想模型”
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中:
癌变分子通路解析:利用 AOM 诱导模型,追踪从正常肠上皮→异常增生→腺瘤→腺癌的转化过程,明确关键驱动基因(如 APC、K-ras)的突变时序,以及 Wnt、MAPK 等信号通路的动态激活规律;
微环境调控机制探索:研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(如巨噬细胞、T 细胞)、细胞因子(如 IL-6、TNF-α)与癌变的相互作用,揭示炎症微环境如何加速 AOM 诱导的肿瘤进展,为 “炎癌转化” 理论提供实验依据。
2. 结肠癌预防与干预策略的 “筛选平台”
在化学预防与药物研发领域:
化学预防剂评价:在 AOM 造模的不同阶段(癌变前、癌变中)给予候选化合物(如姜黄素、白藜芦醇),通过检测肿瘤发生率、 multiplicity 及病理分级,评估其对结肠癌的预防效果及剂量效应关系;
靶向药物验证:在 AOM 诱导的肿瘤模型中,测试 Wnt 抑制剂、EGFR 拮抗剂等靶向药物的体内疗效,观察肿瘤体积变化、凋亡水平及相关通路抑制情况,为临床前药物筛选提供可靠数据。
3. 结肠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 “发现工具”
在肿瘤诊断技术研究中:
液体活检标志物筛选:分析 AOM 诱导模型的血清、粪便或肠液样本,寻找与癌变相关的特异性标志物(如循环肿瘤 DNA、外泌体 miRNA),并通过临床样本验证其诊断效能,助力结肠癌早期诊断技术开发;
影像诊断方法优化:结合内镜、MRI 等影像技术,在 AOM 模型中评估新型造影剂(如靶向肿瘤抗原的荧光探针)对微小腺瘤或早期癌的检出能力,提升早期诊断的灵敏度。
实验数据参考:造模效果的科学佐证
单独 AOM 模型:C57BL/6 小鼠经 AOM(10mg/kg,腹腔注射,每周 1 次,共 3 次)处理后 24 周,结肠癌发生率可达 70%-80%,肿瘤多位于远端结肠,其中高分化腺癌占比约 60%;
AOM+DSS 联用模型:AOM 预处理后,给予 3 个周期 DSS(2%)饮水,12 周时小鼠结肠肿瘤发生率达 100%,且伴随明显黏膜炎症(中性粒细胞浸润、IL-6 升高),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特征。
本文引用地址:https://www.perfemiker.cn/product/134524.html
联系方式:40060875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