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创赛科技有限公司
   
     
联系热线
  • 联系人:刘小姐
  • 电 话:021-59553580
  • 邮箱:order@canspecsci.com
  • 传真:021-59553580-8012
  • 地 址:嘉定区天祝路789弄2号楼901室

【博飞美科】高温烧结 NiO 涂布液

发表时间:2025-07-15

高温烧结 NiO 涂布液是一种以氧化镍(NiO)前驱体为核心,辅以溶剂、分散剂及功能性添加剂的液态混合物,可通过涂布工艺(如刮刀涂布、喷墨打印、狭缝涂布等)在基底表面形成薄膜,经300-600℃高温烧结后转化为结晶度高、导电性与稳定性优异的 p 型半导体 NiO 薄膜。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高温处理实现前驱体的分解、氧化与晶化,形成具有特定微观结构(如纳米多孔、致密层)的功能性薄膜,满足光电子器件对界面电荷传输、化学稳定性及机械强度的需求。

高温烧结 NiO 涂布液的关键特征

1. 组成与形态

· 核心成分:以镍基前驱体为主,常见包括硝酸镍(Ni (NO?)??6H?O)、乙酰丙酮镍(Ni (acac)?)、硝酸镍铵(Ni (NH?)?(NO?)?)等,前驱体浓度通常为 0.1-1.0 mol/L,直接影响成膜厚度(一般控制在 10-200 nm)。

· 溶剂体系:需兼顾溶解性与挥发性,常用乙二醇甲醚、乙醇、去离子水或混合溶剂(如乙二醇甲醚 / 乙醇 = 3:1),通过调节溶剂沸点(80-150℃)控制涂布后湿膜的流平性,避免针孔或裂纹。

· 添加剂

· 分散剂(如聚乙烯吡咯烷酮 PVP、柠檬酸):抑制前驱体颗粒团聚,提升涂布液稳定性(静置保质期可达 1-3 个月);

· 掺杂剂(如 Li?、Cu2?、Mg2?):通过高温扩散调节 NiO 的载流子浓度(提升电导率至 10?2-10? S/cm);

· 粘结剂(如聚乙二醇 PEG):增强湿膜与基底的附着力,减少烧结过程中的剥离。

2. 制备与烧结工艺

· 涂布液制备:通过溶胶 - 凝胶法或液相分散法制备,典型流程为:前驱体溶解→添加剂混合→磁力搅拌(200-500 rpm,2-6 小时)→超声分散(功率 300-500 W,30-60 分钟)→过滤(0.22 μm 滤膜)去除杂质。

· 高温烧结机制:涂布后的湿膜经低温预干燥(60-120℃,10-30 分钟)去除溶剂后,在空气或氧气氛围中高温烧结:

· 分解阶段(200-300℃):前驱体(如硝酸镍)分解为 NiO?中间体,释放 NO?气体;

· 晶化阶段(300-600℃):中间体转化为立方相 NiO 晶体,晶粒尺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(如 300℃时约 5 nm,600℃时可达 20 nm);

· 致密化阶段:高温下晶界融合,孔隙率降低(从 30% 降至 5% 以下),形成连续薄膜。
烧结时间通常为 30-120 分钟,升温速率控制在 5-10℃/min 以避免热应力导致的膜层开裂。

3. 核心性能参数

· 成膜质量:大面积(如 100 cm2)涂布均匀性(厚度偏差<5%),表面粗糙度(Ra<2 nm),无针孔或划痕;

· 电学性能:电导率(10??-1 S/cm,取决于掺杂与烧结温度),空穴迁移率(1-10 cm2/V?s);

· 光学性能:可见光透光率(>80%,针对 30-100 nm 薄膜),禁带宽度(3.6-4.0 eV,适配钙钛矿等光吸收层);

· 稳定性:在湿度(RH 60%)与温度(85℃)环境下,薄膜电导率保持率>90%(1000 小时),与钙钛矿层接触时无化学互扩散。

高温烧结 NiO 涂布液通过高温处理实现了 NiO 薄膜的高结晶度与高稳定性,是刚性光电子器件中界面修饰与电荷传输层的核心材料,其性能可通过组分设计与工艺优化精准调控,为高效、长寿命器件提供关键支撑。

本文引用地址:https://www.perfemiker.cn/product/1572227.html

联系方式:4006087598

联系方式
手机:4006087598